單位簡介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冶京誠)是我國最早從事冶金工程咨詢、設計、工程承包業務的國家級大型科技型企業,是由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改制成立的國際化工程技術公司,是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核心骨干子企業。
中冶京誠的歷史起點,最早可溯源于鞍山1951年7月16日成立的鞍山鋼鐵公司設計處,以及1952年12月成立的重工業部鋼鐵局212設計組。1955年1月,由鞍山鋼鐵公司黑色冶金設計公司、重工業部鋼鐵局設計公司合并成立重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院;1956年2月,由鞍山遷到北京,同年6月被命名為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1966年12月10日改名為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院;1978年9月5日,被命名為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協助冶金部進行鋼鐵設計技術業務管理工作;1994年,經國家批準組建中冶集團,將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劃歸中冶集團;2001年,正式更名為中冶集團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2003年11月28日,改制成立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為股權多元化的現代科技型企業;2017年,公司進行組織機構調整,形成了“3+1+1”的事業部發展模式;2021年,公司明確了“1+2+N”一核、兩強、N增長的總體業務定位,邁向“十四五”嶄新征程,走向更加壯麗的新篇章。
作為“冶金建設國家隊”的排頭兵,中冶京誠牢牢矗立于國家鋼鐵工業建設的前沿領域。公司擁有包括智能化料場、高效長壽高爐、全系列轉爐、超高功率電爐煉鋼系統、真空精煉系統裝備、特殊鋼冶煉連鑄生產線、世界首套(φ1000mm)圓坯連鑄機、世界最大厚度(450mm)直弧型板坯連鑄機、寬厚板全線裝備和控制、酸軋聯合機組、世界首條高速(120m/min)靜電粉末彩涂機組、世界最大規格(φ219mm)CPE頂管機組、棒材全線裝備和控制、110m/s高線精軋機組和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業產品。
憑借70年來在冶金工程領域積累的豐厚經驗,中冶京誠將業務范圍從冶金領域延伸至市政、公路、公用基礎設施、建筑、水務等城建和環保領域,踐行“1+2+N”的企業發展戰略。公司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業化綜合管廊技術研究院,在國內率先開發和使用了鋼制綜合管廊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管廊和智慧管廊方面走在國家發展的前沿。中冶京誠參與并完成寶武、河鋼、首鋼京唐、鞍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鋼鐵工程項目建設并成功輸出越南、印尼、印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已累計為國內外500余家客戶提供了6500余項工程技術服務,海外工程業務拓展至35個國家,是我國鋼鐵工業建設的主要力量和工程技術輸出的重要參與者。
作為國家勘察設計行業的龍頭企業,以技術為先導,以創新為動力,在歷年國家住建部、勘察設計協會等年度排名中,中冶京誠均位居行業前列。公司設有技術研究院和信息數字化中心,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冶金清潔生產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國循環經濟技術中心”“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北京市鑄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6個國家及省部級研發中心;同時被評為代表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最高榮譽的“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70年來,承擔了5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研發項目,主持或參加32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中國專利獎、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31項,國家和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等近600項,累計獲得專利授權20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370余件。在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標準規范等方面為行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冶京誠注重管理,塑造優秀服務團隊,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與客戶誠信共贏。在業內率先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標管理體系。先后培養兩院院士2人,全國勘察設計大師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2人,全國冶金高級管理專家2人,全國冶金高級技術專家57人?,F有中冶集團首席專家1人,中冶集團專業技術領域首席專家5人,中冶集團節能環保專家4人,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特許工程師4人,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2人,香港建筑師學會會員1人,國家各類注冊執業資質人員1024人,教授級和高級工程師1333人,工程技術人員占比員工總人數為78%。員工隊伍層次合理、專業齊全、兼有技術與復合型管理人員,薈聚了眾多創新型、復合型精英人才。
創新提升價值,精誠建造未來。中冶京誠將持續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突出高端服務的技術特色,致力于打造技術引領、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國際化工程技術公司。
在招職位
掃一掃分享本頁
項目會計